Tuesday, May 1, 2007

Letter 21

主內的朋友:祝暑期平安!

2004.08.11到耕莘醫院去看心臟科劉傳捷醫師,他摸一下脈搏,笑著對我說︰
「心跳正常,用藥用對了,以後不必經常來,只要按時取藥服用就可以了。」這
是個好消息。去年因心律不正而求醫,結果發現癌症,兩次手術之後,再做心導
管那是去年11月24日的事。雖還當繼續服藥,但能維持心律正常,為醫生是個成
功例子,為病者是個可以手舞足蹈的好消息。請代為感恩!

夢的解析是一個很有趣的主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是常人對夢的解
釋。因為日間所寄望而未能實現的心願,在夢中完成了。

心理大師容格對夢有過新發現:凡是為我們故意或不故意排擠出去的,或選擇性
地被忽視的,或被自我所淘汰的願望、情緒﹑喜好、才能、興趣、理想等在夢中
提醒我們:『給他們合理的關注!』

為進一步瞭解夢的來龍去脈,我們對以下的幾個概念當有所認識: 【參閱:
“事事本無碍”K. Wilber著,”由容格心裡學探討「天主聖三」靈修觀”‧楊
素娥博士論文】

1.角色〈Role〉:主體所認同的那一部份的心智活動,也就是自我的一部份。與
角色有關的是面具〈mask〉,是個人自己較容易接受,也希望他人容易認同而捏
造的形象,因此把自己真面貌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包裝又隱藏了起來。

2.象徵〈Symbol〉:顧名思義是指聯合兩者在一起,是介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
標記,需要經過詮釋才將隱藏著的意義襯托出來。容格認為角色是〝外顯形象〞
〈outward face〉而象徵則為〝內顯形象〞〈inward face〉。

3.陰影〈Shadow〉:角色在包裝過程中,將不接受、不喜歡、不認同、或不想面
對的心理層面被壓抑或被封鎖起來,投入潛意識的冷宮,也就成為陰影。個人的
心靈『盲點』也由此而生。例如:恐懼、貪婪、自私、報復、造作…等。韋伯
〈Ken Wilber〉說:〝每個人都不由自已地排斥角色形象、難以接受的想法或衝
動,於是被拒的東西,使轉變為『陰影』。〞

4.自我〈Ego〉:是我想成為的那個人,又希望社會文化所接受,因此不惜一切
地去保護在我身上的那類型的人。韋伯很有獨到之見地肯定:自我=角色+陰
影。但是『自我實現』離『真我實現』還有很大的距離,因自我還沒有放棄慾求
和掌控一切的企圖,還不能使內在的創發力自由運作。

5.投射〈Projection〉:將自己不能接受的衝動和形象,移轉到他人身上。透過
投射作用陰影外化了,所以容易為人所察覺,換句話說:我們與人的關係和互
動,都會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反映出內心世界的我是個怎樣的人;反過來說亦
然,我們也是別人的一面鏡子。所投射出來的形象多半是負面的,如:仇恨、憤
恨、嫉妒…不為自己和他人所接受而把深打壓入潛意識裡的東西排擠在外或投去
他人身上。

6.真我〈Self〉:榮格指出,心裡學發展的目標其實就是『真我的實現』
〈self-realization〉而非自我實現〈ego-realization〉。”亦即「個體化過
程」〈individuation〉,或謂「天主道成肉身」,〈incarnation〉。”【楊:
P.55】

“真我即是最具體,最真實的天主肖像”。“追求自我超越,完成真我,歸向天
主,根本是精神的特質與需求,那麼完成我們自己「個體化過程」,也就是完成
天主聖三在我們內的生命”。【楊:P.206】

”人的一生即是一段修行之路,既是走向真我〈個體化過程〉也是走向天主〈天
人合一〉,使人靈與潛意識內容融合為一體,也是使我們與天主相遇的旅程。〞
【楊:P.115】

〝真我協調意識與潛意識結合、統一,因此真我是包含潛意識在內的整個心理的
主體,它住在人裡面統治、管理著人。它不被人認識、看到、聽到,但卻看到了
人,聽到了人的聲音,它是統治者、耳聞者…它是人格的開端、核心泉源和最後
目標。…人的一生也就是真我覺悟的過程。〞【楊:P.56】

我們可以如此說:「真我的實現」在於揭露自己的「面具」,超越自己的「角
色」,詮釋心幕上的「象徵」,擁抱自己的「陰影」,意識「自我」情緒、感覺
和衝動,收回「投射」出去不可愛的層面,如此才找回「真我」。這是「真我實
現」的過程,夢的解析特別注目於詮釋「象徵」和擁抱「陰影」兩點上。

韋德海夫婦 (James& Evelyn whitehead) 在他們〝萬千心影〞〈“Shadows of
the Heart”陳美卿女士譯,聞道社出版〉中曾如容格將人的前半生與後半生作
強烈的對照,說明二者的特色給我們指出成長的途徑,他們說:〝在生命的早
期,太多的能量耗費在防衛自己和照顧他人的需要上。太多責任和繁瑣事物的衝
突分心下,我們迷失了許多自我的渴望—那份深刻的渴望,仍因為太脆弱以致無
法向我們提出訴求。…這些微小的渴望終在無所依靠下埋葬於忙碌的工作、家
庭、和社交生活中。〞

〝幾十年之後,一個危機、疾病或失親使我們暫時停了下來。而這暫時的停頓,
卻使我們生活焦點調整了。我們重新發現這些被疏忽的小小的渴望。我們回憶起
早年對音樂的喜愛;現在我五十五歲,想要學習一種新的樂器,是否太晚?三十
幾年來被我棄置一旁的個人野心和夢想,都回到生活中成為未來的期盼和引導。
這些微弱的渴望,讓我們記起什麼曾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其實夢境以不同的方式曾千次萬次地提醒我們,上半生多麼疏忽又多次排擠我們
內心良知良能真正的需求-真我的吶喊!真我的實現!由此可見,夢的解析使我
們早些驚醒,不要讓下半生的危機突如其來,令我們措手不及!

美國女心理學家房芳茜(Frances Vaughan)對夢和其解析有以下的見地:

(一)夢是什麼?夢是一種超位格(Transpersonal)的經驗,有其特殊心理治
癒的效果。夢中自我界線,如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界線分辨不清,這點與精神病患
者有類似卻不相同的心態。其間有可怕的成分,卻也是個創作的機會。精神病患
者將存在的現實扭曲了而不自知,夢者經驗恐懼佔居相當地位,但他半睡半醒中
對自己經驗還有些意識。若人能全神貫注記憶中發生的事,夢境會給人帶來一個
醒悟、自覺、自知的機遇。全神貫注(注意)會帶給人有效的治療,高度的見
識,深奧的智慧和創新的能力。

(二)夢境可能帶來些什麼?

1.心靈相通 2.心理平衡 3.默啟和預感 4.疏導情緒 5.角色與陰影的對立
6.高一層次的自我實現

(三)應用夢做心理治療當採取的步驟:

1. 熟悉夢中的圖像(象徵),只是瞭解而不做解釋。

2. 瞭解夢中情緒的氛圍與滋味

3. 探索夢主的聯想與解釋。

4. 若合宜,可用角色扮演或主動想像去完成未完的夢。

註:夢的紀錄是不容易的事,因為夢中非常具體而清晰的內容,醒來時,已經忘
得一乾二淨,因為清醒和睡夢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專家們鼓勵及早記錄,甚至在
夢中記錄或作圖。

(四)實習

1.周詳記錄夢境,暫時不作分析,可與人分享,但最後解夢權威不是別人而是自
己。有人願等待幾天後才開始解夢,與人分享很幫助,不過因人而異。

2. 房芳茜(F. Vaughan)提出下例問題希望有助於對夢的瞭解:

(1)若要給夢命名,最貼切的題目為何?夢指出我遺忘了什麼事?有關目前生
命特殊的訊息是什麼?

(2)夢中主要的情緒氛圍屬於哪一種?

(3)夢中人物的特色為何?你可曾想到在你身上的這些特色?

(4)從夢中某些人物的角度去看夢境,給你帶來何種特殊意義。

(5)這夢是完全新鮮的?抑或已經做過多次?

(6)這是〝大夢〞(既深又廣)?抑是小夢(淺顯)?

(7)夢若對你有所肯定,你該說什麼?

(8)夢的解析後,你有什麼該做或願做的事?

(9)你要不要用角色扮演或先用想像,繼續完成這夢?

(10) 你要不要給夢一個不同的結局?

(11) 若你可以重新再做這夢,你要改變些什麼?

夢的解析和瞭解有時有許多實用價值,例如縫紉機發明者,在夢中解決了縫合上
的難題,音樂家們在夢中得到主題曲的啟示;舊約若瑟和新約若瑟是以做夢解難
避災著稱。

1998.8.13我曾做過一個夢,這夢對我生命有些影響,當時我還在美國,似
乎一切相當順利和適應。夢是這樣的:〝…我在醫學院尚未唸完六年課程,且感
覺有些念不下去了,在迷糊中轉入了法科,不論在感覺上(興趣和才能方面)有
些格格不入。進入一大廳,見到幾位面熟的老友,其中一位是大法官/律師,他
表示驚異且用奇怪的眼光看著我,好像說:「你亦會加入(法界)?」我也深感興
趣不合或我並不願意?昨日唸了一篇文章:「面對第三千年」頗有感觸…。〞

各位朋友和專家們,請你幫我解析一下,這夢發生在六年以前,似乎現在對
我還具影響和意義。這意義何在?謝謝參與。 祝

真我實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