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心智非常敏感,很多大人對兒童說過的話,自己早己不記得,可是兒童卻
深深記憶在腦海裡,而且對他日後的發展、情緒及行為影響深遠。
兒童在人格發展的早期,尚未形成完整且穩定的“自我形象”(指一個人如何看
待自己及如何自我評價)。一旦自我形象成形之後,兒童將依此建構他的人格,
也將依此建構出符合自我形象的“人生”。對一個俗世人格而言,自我形象的形
成可說最具關鍵性的重要地位。
到底兒童的自我形象是如何形成的?一旦我們得其中的奧袐,便可以幫助兒童建
立影響他一生、健康且良好的自我形象。在此,我想先來探討一個很重要的人格
形成過程,稱之為“內化”;意思是說,父母或成人們“如可看待”一位兒童,
將被這個兒童全然地感受到,且做為這個兒童“認識他自己是誰”、“認識他自
己是個怎樣的人”最重要的依據。
講得更白一點,就是“你如何看待一個兒童,日後他便會如此地看待他自己。”
當孩子考試沒有考好,你也許為了刺激他,令他產生差恥心及上進心,便會罵
他:“你怎樣這麼笨!”這句話將直接穿透孩子的意識心,直逹潛意識。兒童並
未具有如成人意識心般的防衛機制,比如當你的老闆罵你笨時,你根本不接受,
口中雖唯唯諾諾,心中想著“你才是一隻豬呢!”
但是,兒童在意識心成熟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到底笨不笨,也不會反擊,所以當你
說他笨的時候,他會把這句話聽進去;因為他覺得大人這麼棒,又會供我吃、
穿、住,簡直是全能的上帝,所以上帝說的話“一定是對”,上帝說我是笨蛋,
說我笨手笨腳,說我壞、不乖,“那一定是真的”而且兒童會隻字不漏地印在他
潛意識上,於是,一個個日後的笨小孩、壞小孩、沒自信的小孩,便紛紛出現。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我危言聳聽,或誇大其辭,很多大人真的忽略了自己一這一行
對兒童的影響,以及自己在兒童心目中的地位。在小小孩的心中,大人的一言一
行、一笑一怒,就代表了他的天、他的上帝,而在分辨能力出現之前,兒童理所
當然地認定:“大人說的一定是對的!”有些兒童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情感及
理性上不斷的痛苦糾葛,因為父母畢竟是凡人,也會犯錯。
舉個例子吧!有對焦急的父母帶著他們十一歲的大女兒到我的門診求助,情況是
這個小女孩怪怪的,彷彿有心結或心事似的,明明會做的事都不去做,甚至都推
給妹妹做,這點讓父母深感困擾,因此希望得到我的幫助。
在與小女生晤談的過程中,起初由於陌生感及警戒心的關係,她不與我說話,僅
用簡單的搖頭及點頭和我溝通。我也拿出看家本領,在這樣的會談過程中,深深
地同理到這位小女孩的心事,以致後來她眼眶漸紅,彷彿這數年來的委屈痛苦都
能被我了解,而淚水緩緩流下。
原來這位小女孩在妹妹出生不久後便失寵了,如困只是這樣也還罷了,媽媽還一
再灌輸她觀念:“她是你妹妹,你是大姊,應該多疼她,多讓她。”哦!對孩子
而言,她只感受到自己的愛不但被搶走了,有時還因與妹妹的爭吵遭到責備,她
又不是聖人,已經有滿腹委屈了,還要她明白“你是姊姊,所以要讓妹妹”這種
大道理。不可能啦,除此之外,當妹妹逐漸長大,媽媽更常告訴小女孩,“你
看,連妹妹都做得比你好!”這下我可完全明白為何小女孩不肯做事、全推給妹
妹了。當我告訴小女孩:“其實你不是不想做,是不是怕做得沒有妹妹好,又被
媽媽罵,所以不去做?”小女孩一聽,真的流下受盡委屈及誤會的淚水。
因此,我一定要奉勸所有父母:“今天你如何看孩子,明天孩子就如何看他自
己。”大人的一言一行對兒童都是影響深遠的。
(續 - 在孩子心裡飛翔)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